文皇当正脉,列圣绕中峰。
地作诸华福,山为五岳宗。
东西金殿起,左右宝城重。
云气如宫阙,高高护六龙。
天寿山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寿山之二:屈大均的文学印记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天寿山 其二》是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体现。
屈大均(1630—1696),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其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屈大均的作品多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的著作不仅涵盖了诗、文、易等多个领域,还汇编了《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等作品。其中,《天寿山 其二》就是他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天寿山 其二》这首诗通过描绘天寿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山河的深厚感情。诗中的“东西金殿起,左右宝城重”描绘了皇家建筑的辉煌景象,而“高高护六龙”则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团结强大。这种宏大的格局体现了屈大均深厚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情怀。
诗中的自然景观也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云气如宫阙,高高护六龙”不仅形容了天寿山的自然美,也暗示了天意与人间王朝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屈大均对天命与人事相统一的哲学思考。
《天寿山 其二》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清之际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在今天,我们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艺术技巧,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我们仍然可以从《天寿山 其二》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