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煤山树,君臣各一枝。
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
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
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
燕京述哀 其六
介绍
《燕京述哀 其六》是屈大均的一首诗。《燕京述哀 其六》这首诗通过描述阴雨天气和煤山的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内城吹角、前殿击钟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君主迁都无路、珠丘筑造时间无定的无奈与悲伤。
从文学形式上看,《燕京述哀 其六》是一首五言古诗。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言古诗简洁明快,便于表达情感且易于传唱。屈大均作为清代初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这与其个人的创作风格和当时文人的普遍选择不无关系。
从内容上分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宫廷景象,通过阴雨天气下的景物来衬托出君臣别离的凄凉。诗人以“阴雨煤山树”开篇,形象地展示了京城中的阴沉气氛以及树木因雨水而显得更加萧瑟的景象。接着用“君臣各一枝”来象征不同命运的君臣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和结局,体现了世事无常和个体命运的悲剧性。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例如,“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通过内城的急促与前殿的迟缓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于时局动荡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此外,“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则通过玉辇无路可迁和珠丘筑造无定时,反映了国家动荡不安的现实和历史的沧桑。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时代的氛围。
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屈大均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特别是在“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这一句中,诗人将个人的悲悯情怀与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燕京述哀 其六》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特定历史情境的艺术再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屈大均及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其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