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述哀 其五

万岁山前树,无春到澥棠。
宫云空漠漠,沟水自泱泱。
天地馀蒿里,龙蛇有白杨。
陇西鹦鹉在,何处问君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京述哀》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哀悼和对国家的忧思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作原文:求言空下诏谁解圣明朝隔岁降章去当关内使留恩威俱致乱臣庶不同仇。
  2.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朝末年,此时社会动荡不安,国事艰难。屈大均通过此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风雨迷神驭”一句,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悲观态度和内心的焦虑。
  3. 诗歌鉴赏:屈大均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著称。在《燕京述哀》中,他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担忧。诗中的“山河尽国殇”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国家的悲剧。
  4. 文化影响:《燕京述哀》不仅是屈大均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末清初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挣扎,以及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屈大均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研究明代晚期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 文学价值:《燕京述哀》在艺术上展现了屈大均卓越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感慨,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主题——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思考。屈大均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屈大均的《燕京述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愁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强烈的时代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杰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