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述哀 其四

求言空下诏,谁解圣明忧。
隔岁降章去,当关内使留。
恩威俱致乱,臣庶不同仇。
草野惭无补,终身涕泗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京述哀·其四》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屈大均(1630年—1696年),初名绍隆,字翁山,号介子,广东番禺人,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感慨,尤以咏史抒怀见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屈大均的诗歌创作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诗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时代风云的敏锐感知。屈氏的诗歌中既有豪放激昂的抒情作品,也不乏细腻入微的描写。例如屈大的《燕京述哀·其四》,就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佳作。该诗反映了屈大均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求言空下诏,谁解圣明忧”表达了他对君主求贤若渴却无人能理解其真正忧虑的无奈。“隔岁降章去,当关内使留”则描绘了官员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场景。

屈大均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在形式上也展现出一定的创新。《燕京述哀·其四》采用古体诗的格式,语言简练、情感饱满,充分体现了屈大均作为诗人的艺术功力。特别是其中的“草野惭无补,终身涕泗流”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屈大均对于自身无力改变时局的悲愤和无奈

屈大均的《燕京述哀·其四》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思想上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屈大均的文学成就,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和崇高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