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

相鸟求荣木,斑鸳列选曹。
稍迁同谢朓,伟识重山涛。
六计勋初弊,三年治自劳。
故人王贡谊,频整旧绨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是一首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古诗。这首诗通过赞扬朱山阳的才能和德行,表达了对其升迁的喜悦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毛奇龄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其诗作多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中,毛奇龄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朱山阳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2. 诗歌原文:《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的原文如下:
    相鸟求荣木,斑鸳列选曹。稍迁同谢朓,伟识重山涛。
    六计勋初弊,三年治自劳。
  3. 诗歌赏析:从诗句“相鸟求荣木,斑鸳列选曹”来看,诗人以鸟儿追求荣木和斑鸠列队为官的景象,寓意着朱山阳的仕途得意和才华得到认可。而“稍迁同谢朓,伟识重山涛”则表明朱山阳如同古代文人谢朓一样,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见识,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最后两行“六计勋初弊,三年治自劳”可能是指朱山阳治理国家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反映了诗人对朱山阳未来成就的高度期待。
  4. 文化背景:在明代,官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且复杂的。毛奇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朱山阳才能的认可和对他政治生涯的祝福。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是为了庆祝朱山阳的升迁而作,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友谊和文化氛围。
  5. 艺术特点: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古典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相鸟求荣木”中的“求荣”和“木”象征着朱山阳在官场上的得志和成功;“伟识重山涛”中的“伟识”和“山涛”则暗示了朱山阳的智慧和远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6. 历史意义:在历史上,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对朋友或熟人的祝福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毛奇龄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赞颂。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7. 社会影响: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官场生活的窗口,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学成就。

《闻朱山阳迁吏部稽勋喜赋 其二》是明代著名诗人毛奇龄的一首佳作,通过对朱山阳升迁的喜悦之情的展现,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支持,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官员品德和才能的评价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