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愁云暮,寻山恐路迷。
幸随元亮舁,再宿远公溪。
佛壁开新画,禅房记旧栖。
谭经听未暝,延伫石梁西。
重游青原七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青原七首》是明末清初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
毛奇龄,字灵符,号西河逸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多表现了一种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重游青原七首》中,作者通过对青原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游历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不信曩游浅,居然新径通”,通过对比昔日的浅显和今日的新景,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这种对比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变化,也反映了心境上的转变,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第二句“不信曩游浅”中的“信”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记忆中青原山景的坚信不疑。这不仅是对自己记忆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身经历的重视和珍视。而“居然新径通”则揭示了青原山在岁月流转后的面貌更新,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种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象,也赋予了它更深的情感意义。
第三四句“林疏惊岫豁,源远识溪长”,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来传达诗人的感受。林疏表示树木稀疏,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岫豁形容山峰峻峭,使人感到震撼;源远则指水源悠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恒久与深远。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青原山美景的赞颂。
“曲磴连云壑,空坛到夕阳”进一步扩展了青原山的自然景观。曲磴是指蜿蜒曲折的山路,连接着云深的山谷;空坛则可能指的是空旷的禅院或庙宇,到了夕阳时分显得格外宁静。这一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和体验。
《重游青原七首》不仅仅是对青原山美景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毛奇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