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合前车隐,峰回纵屐遥。
循崖尝避石,渡水不须桥。
午过莲关饭,冬晴药地苗。
青原幽绝处,一憩旧僧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嶂合前车隐,峰回纵屐遥。
循崖尝避石,渡水不须桥。
午过莲关饭,冬晴药地苗。
青原幽绝处,一憩旧僧寮。
《重游青原七首其五》是宋朝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文天祥被征召入京,但因为家庭原因请求回家。六年后,他因粤匪之乱而避居于山中,并倡办民团以抵抗敌军。
诗的原文如下:
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
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
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
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的感慨和回忆。第一句“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山川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遗迹的尊重。第二句“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所学与实际修行的差异,以及对于禅宗哲学的理解。接下来两句“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对清幽环境的向往。最后一句“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带有一种怀旧之情,通过描述过去的情景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重游青原七首其五》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文天祥对于人生、学问与自然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也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