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真豪士,英年在草茅。
穷冬归玉峡,樽酒送寒郊。
车路停边马,刀容饰海鲛。
扬雄今愧汝,不敢解人嘲。
送曾三还峡江同用鲛字
介绍
《送曾三还峡江同用鲛字》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探讨:
诗歌原文
曾子真豪士,英年在草茅。
穷冬归玉峡,樽酒送寒郊。
车路停边马,刀容饰海鲛。
扬雄今愧汝,不敢解人嘲。作者简介
毛奇龄(1605-1645),号无垢生、真空生,又号西河子,江南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以豪壮悲凉著称,尤擅五言律诗和乐府诗,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词宗”。诗歌鉴赏
《送曾三还峡江同用鲛字》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首联“曾子真豪士,英年在草茅。”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一个才华横溢却身世坎坷的英雄。颔联“穷冬归玉峡,樽酒送寒郊。”描绘了主人公在严冬中返回故乡的情景,通过“樽酒”这一细节,传达了主人公对于故乡的眷念以及离别时的不舍。颈联“车路停边马,刀容饰海鲛。”则通过对比主人公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境遇。尾联“扬雄今愧汝,不敢解人嘲。”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他对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主人公内心世界而感到的无奈和愧疚。主题内容
全诗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他与家乡、朋友的深厚情感,展现了一种豪迈而又不失哀愁的情怀。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车路停边马”可能象征着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守和不屈,而“刀容饰海鲛”则可能寓意着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艺术手法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严谨的结构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送曾三还峡江同用鲛字》不仅是一首描绘英雄孤独与坚毅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深意、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毛奇龄的诗歌艺术之美,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