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庄公三年

五月,葬桓王。……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秋穀梁传·庄公三年》是战国时期鲁国人穀梁赤对《春秋经》所作的注解。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穀梁赤为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其受经于子夏,并为经作传。他所著的《春秋榖梁传》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词以明道,设句以达议,层层递进地剖析历史史实,寓褒贬于其中。
  2. 内容摘要:《春秋穀梁传·庄公三年》记录了庄公三年春王正月,穀梁赤记载:“公子溺会齐师伐卫”。对于不称公子的原因,穀梁赤指出是因为厌恶他们会见仇人并攻打同姓之国的行为,因此用贬义词来命名。
  3. 文学价值:作为春秋三传之一,它与《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互相补充、彼此参验,共同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春秋毂梁传》虽经范宁作注,杨士勋作疏,又有清人许桂林等人的解释和补注,但因年代久远,难免会有晋豕鲁鱼之错。此次整理,以《四库全书》为底本,参校了世界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本及其他版本,做了力所能及的校改。

《春秋穀梁传·庄公三年》作为春秋三传之一,不仅在史学上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的宝贵史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