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麻二处士乾龄

闻君高卧古稽亭,邂逅江皋草正青。
一代旷情同蜡屐,千秋遗恨在过庭。
当关候雁天边尽,满眼春云海畔停。
莫怪和歌忘蔓草,毛诗废久恐难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麻二处士乾龄》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及其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浙江萧山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学问博识著称,尤擅长音韵学,但因其引用广博而不核实,故多有错误之处。毛奇龄参与了抗清军事后流亡多年,康熙时期曾参与博学鸿词科考试,但未获授官职,后来隐居不复出,专心于学术研究和著述。

  2. 诗歌原文
    闻君高卧古稽亭,邂逅江皋草正青。
    一代旷情同蜡屐,千秋遗恨在过庭。
    当关候雁天边尽,满眼春云海畔停。
    莫怪和歌忘蔓草,毛诗废久恐难听。

  3. 诗歌解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怀念。首联“闻君高卧古稽亭,邂逅江皋草正青”描绘了与友人相遇的场景,通过“古稽亭”这一地点设置,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颔联“一代旷情同蜡屐,千秋遗恨在过庭”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情感寄托,认为其旷世之情与自己的相似,而心中的遗憾则如过庭之草一般难以割舍。颈联“当关候雁天边尽,满眼春云海畔停”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候雁的离去象征着友人离去的消息无法传达。尾联“莫怪和歌忘蔓草,毛诗废久恐难听”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安慰与承诺,虽然已不再研究音韵学,但依然会关注与友人相关的事宜。

《酬麻二处士乾龄》不仅展示了毛奇龄作为一位学者、文人的深厚内涵,也反映了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理解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一个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