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五节

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对蚳鼃说:“你辞去灵丘邑的邑宰而请求做狱官,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可以进言。现在你做狱官已经有几个月了,还不能进言吗?”

蚳鼃向齐王进谏而得不到采纳,就辞职走了。

齐国有人说:“孟子为蚳鼃考虑的主意是好的;为自己考虑的主意怎样呢,那我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这话告诉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职在身的人,如果不能尽职,就辞去;有进言职责的人,如果进言不被采纳,就辞职而去。我没有官职在身,也没有进言的职责,那么,我的进退,难道不是宽松自如,大有余地吗?”

介绍

中的内容。
《公孙丑》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属于“礼记”中的一篇。原文大约有30章左右,在此仅摘取其中第五节的内容。

1. 节选

孟子曰:

吾闻之于夫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惟其政耳。”故凡未尝仕而论议君臣之际者,则谓之贼;既仕而不能治民者,则谓之乱。是以古之人有能治一邑、成名于天下者,必且推以为可使掌四方也。

2. 解释

译文

孟子说:

“我听说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言论就举荐人材,只看他的政绩好坏。’所以凡是没有当官而议论君臣关系的,就说他是贼;已经做官却不能治理百姓的,就说他乱。

注解

蚳鼃(chí wā):齐国大夫。鼃,即今“蛙”字。

灵丘:齐国边境邑名。

致为臣:犹言“致仕”,交还官职,这里指辞职。致,还。

公都子:孟子弟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