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蚳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孟子对蝜蝂说:“你辞去灵丘的官职而请求做士师,这是可以的,因为这是可以说话的。现在已经有几个月了,还没有可以说话的时候吗?”蝜蝂在大王面前谏言不被采纳,于是辞职而去。齐国人则说:“他辞去职位是为了蝜蝂,这是好的;但为了自己,我可不知道。”公都子把这些话告诉了孟子。孟子回答说:“我听说:有职守的人,如果不能胜任他的工作,就应当离去;有言论自由的人,如果不能说出他该说的话,也应当离去。我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没有言论责任的人,那么我的去留,岂不宽裕有余吗?”

接下来我们给出译文和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孟子告诉蝜蝂:“你放弃灵丘的官位去请求担任士师,这是可以的,因为你可以发表意见。但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还无法发表意见吗?”蝜蝂向大王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他就辞职离开了。齐国人却说:“他辞职是为了蝜蝂,这是值得称赞的;但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公都子将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回答:“我听说过:有职责的人,如果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应该离开;有发言权利的人,如果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应该离开。我是一个没有职务、没有言论权的人,那我的进退,难道不绰绰有余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孟子对于进退取舍的深刻理解。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胜任其职,就应该尽忠职守;如果无法胜任,就应该及时调整或寻找新的出路。同样,一个人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应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无法表达,就应该去寻找更好的时机。孟子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和辩证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