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十五缄之扬州

袅袅长帆浙水滨,停帆一送柳条新。
邹阳不愧名园客,阮瑀还为入幕宾。
赭口雪消迷贾舶,渭城歌罢醉离人。
东风前路催花发,愁到邗关是暮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徐十五缄之扬州》是清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袅袅长帆浙水滨,停帆一送柳条新。
邹阳不愧名园客,阮瑀还为入幕宾。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表达,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和评价:

  1. 诗歌背景
  • 毛奇龄(1623-1716),本名甡,字初晴,后改今名,字大可,一字齐于,号西河,清浙江萧山人。康熙时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乞假归。素晓音律,博览载籍,尤好说经辩驳,著述甚富,后人编有文集(合诗赋)、经集等。
  • 徐十五,不详其人,应为毛奇龄的朋友或熟人。此诗作于他赴扬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临行赠别的不舍之情。
  1. 诗歌形式与内容
  • 《送徐十五缄之扬州》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了,易于传唱。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景,描绘了长帆停泊在浙水岸边的宁静景象;第二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句写意,称赞友人如邹阳般才华横溢,又如阮瑀般能文善武;第四句收尾,点出扬州的地理位置,并暗示了友人此行的目的。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鲜明刻画上。通过对长帆、柳条、贾舶、渭城歌罢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此外,诗中的“邹阳不愧名园客”和“阮瑀还为入幕宾”等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友人的才情和能力。

毛奇龄的《送徐十五缄之扬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文人的风雅之趣,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