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节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辞掉客卿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来见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没有机会,(后来)能在一个朝廷里共事,很高兴。现在您又要抛弃我而回乡,不知道今后还能见到您不?”

孟子答道:“我只是不敢请求(同你相见)而已,这(再次相见)本来也是我所希望的。”

后来的某一天,王对时子说:“我想在国都之中给孟子一幢房子,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弟子,使众大夫和平民百姓都有学习的榜样。你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

时子托陈子把(齐王的)这个意思告诉孟子,陈子把时子的话转告了孟子。

孟子说:“原来是这样。时子哪里知道这是不可以的呢?假如我想发财,辞去十万钟的俸禄来接受一万钟的俸禄,这是想发财吗?季孙说:‘真奇怪啊,子叔疑这个人!想让自己做官,没被任用,那也就罢了,却又打发他的子弟来做卿相。人们谁个不想富贵?而偏偏在富贵之中有人想独自垄断。’古人做生意,拿自己所有的交换自己所无的,有专门的部门管理这种事。有个卑鄙汉子在那,一定要找个断而高的冈垄登上去,左顾右盼来网罗整个集市的利益。人人都认为他卑鄙,所以向他抽税。向商人抽税就是从这个卑鄙汉子开始的。”

介绍

《孟子·公孙丑下·第十节》是一篇出自《孟子》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孟子在与公孙丑的辩论中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也不如人和。他认为一个城池虽然坚固,但如果人心不齐,那么也无法抵御外敌的进攻,因为敌人可能找到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因此,真正的胜利在于人心向背。他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注解

致为臣:致仕,退休。

时子:齐国的臣。

中国:国都之中。万钟:指万钟粮食。一钟为六石四斗,万钟则为六万四千石,约折合今日之一万三千石。

矜式:敬重效法。矜,敬重。式,效法。

陈子:即孟子弟子陈臻。

恶:哪里。

龙断:即垄断,本意是断面陡峭的冈垄,引申为把持集市,牟取高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