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九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侍奉谁最要紧?侍奉父母最要紧。守护谁最要紧?守护自己最要紧。不遗失自己的节操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遗失了自己的节操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没听说过。谁不该侍奉?侍奉父母,是侍奉中的根本。谁不该守护?守护自己,却是守护中的根本。从前曾参奉养曾皙,每餐必有酒肉,将要撤下时,一定问父亲剩下的给谁。如果父亲问这东西是否还有,他一定说‘有’。曾皙死后,曾元奉养曾参,每餐必有酒肉,将要撤下时,不问父亲剩下的给谁。如果父亲问这东西是否还有,他就说‘没有了’。其实他是想留着预备以后进用,不想给别人。这叫做奉养父母的口腹(身体)。像曾参那样,就可以叫做奉养意旨。侍奉父母像曾参那样的,就可以了。”
介绍
。
《离娄》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第十七章,出自《孟子》,记载了孟子对齐国的使者(或曰:“齐人”)所言“吾闻之也:君子有三乐”,其后又列举出三种不快乐的情形。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孟子说他听到过这样的话:”君子有三乐”。
第一个乐点是父母健康,没有疾病;第二个乐点是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第三个乐点是他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然而孟子接着列举了三种不快乐的情形:一是自己的儿子被别人虐待或杀害;二是朋友之间互相背叛、诽谤他人的行为;三是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人民流离失所。这三件事情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使君子也会感到不安和悲伤。
孟子认为这些事是君子的
注解
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曾皙:名点,曾参之父,也是孔子弟子。
彻:撤除,撤去。这里指撤下酒肉。
曾元:曾参之子。
亡: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