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王者的(采集民间歌谣的)事迹泯灭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后,《春秋》出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是一样的。所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所用的笔法是一般史书的笔法。孔子说:‘扬善抑恶的大义,我在《春秋》上便借用了。’

介绍

中的”仁者爱人,以德报怨”这句话。
在《孟子·第八卷·离娄下》的第二十一节中,“仁者爱人,以德报怨”这句名言出自于“上章”和“此章”的开头。这两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指出即使面对不公或伤害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宽容。

具体来说:

  1. “上章”:孟子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仁爱之心不仅自己要站得住、走得远,还要帮助别人也能够站得住、走得好。这表明了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善良和对他人的关心的重要性。

  2. “此章”:紧接着,“以德报怨”的意思就是用道德的力量去回应别人的不公或伤害。孟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宽容,而不是被仇恨所驱使。这句话

注解

王者之迹熄:指平王东迁,周王朝的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

《乘(shèng)》《梼杌(táo wù)》《春秋》:春秋各国史书通名为“春秋”,《乘》《梼杌》分别是晋国和楚国史书的别名。鲁之《春秋》,也是鲁国当日的史书,为孔子编订《春秋》之所本。

义:善善恶恶,暗寓褒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