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八节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万章问道:“有人说,孔子在卫国住在痈疽家里,在齐国住在宦官瘠环家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徒编出来的。他在卫国住在颜雠由家里。弥子瑕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姊妹。弥子瑕对子路说:‘如果孔子住到我家里,卫国的卿相之位便可得到。’子路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说:‘得不得卿相之位是由天命决定的。’孔子依礼而进,依义而退,得到或得不到都说‘由天命决定’。如果住在痈疽和宦官瘠环的家里,都是无视道义、无视天命的。孔子在鲁国、卫国不得意,又碰到宋国的司马桓魋将拦截他要杀掉他,孔子换了服装,悄悄走过宋国。这时孔子正处在困难的境地,住在司城贞子家里,做陈侯周的臣。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臣子,看他所招待的客人;观察远来的臣子,看他所寄居的主人。如果孔子以痈疽和宦官瘠环为主人,怎么能成为孔子?”

介绍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先秦儒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观点。全书共七篇二十一篇,《孟子·第九卷·万章上·第八节》,原文为“臣闻之曰:‘仁义礼智信五者足以备人矣’”,译文是:“我听说这样的话:‘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足够用来修养自己了。’

《孟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载了先秦儒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观点。全书共七篇二十一篇,《孟子·第九卷·万章上·第八节》,原文为“臣闻之曰:‘仁义礼智信五者足以备人矣’

注解

主痈疽(yōng jū):以痈疽为主人,指住在痈疽家里。痈疽:人名,卫灵公所宠幸的宦官。侍人:即“寺人”,宦官。瘠环:人名。

颜雠由:卫国贤大夫。

弥子:卫灵公幸臣弥子瑕。兄弟:姊妹,古亦称姊妹为女兄女弟。

桓司马:宋国司马桓魋(tuí)。要(yāo):拦截。微服,指更换平常的服装。

厄:困厄。司城贞子:陈国人。陈侯周:陈怀公之子,名周,后为楚灭,无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