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词 其十三

飞来峰前花正开,蝴蝶探花飞几回。
高峰不似花蝴蝶,不识因何飞得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竹枝词·其十三》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属于《西湖竹枝集》。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与女性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解读:

  1. 作者介绍
  • 杨维桢(约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诗人。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也涉猎广泛,包括散文、辞赋等。杨维桢的文学风格独特,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节选:《西湖竹枝词·其十三》原文如下:“西湖竹枝词·其十三”原文如下:“西湖竹枝词 其十三”:西湖竹枝词·其十三
  • 诗句解析:此诗中“西湖竹枝词”为七言绝句形式,共十四行。首句“西湖”点明了写作地点,而“竹枝词”则是古代一种民歌体诗歌,常用来咏唱地方风俗和男女恋情。
  • 诗意解读: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将读者的情感引向远方的山水之中,体现了杨维桢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西湖竹枝词·其十三》不仅是杨维桢个人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与文化心态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