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词 其十四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竹枝词·其十四》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咏西湖的佳作之一。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于至正初年携妻儿到杭州,居住在吴山友人处,期间他常和友人游览西湖,并被西湖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西湖竹枝词”,共九首。这些作品因其清新、雅俗共赏而广受欢迎,后来被汇编为《西湖竹枝集》。
  2. 诗的原文
    英雄漫说八百里,
    只管东西十四州。
    菱田高与稻田齐。
    野井蝼蛄彻夜啼。
    若个竹枝声最苦,
    那儿桥北赵园西。
    奴住西湖日日愁,
    郎家只在浙江头。
    阿谁移得孤山去,
    长使江湖一处流。
    黄妃塔前西日沈,
    采菱日日过湖阴。
    郎心只是菱刺短,
    妾意却如湖水深。
    西子湖边杨柳花,
    随风随雨落天涯。
    莫教飞入湖中去,
    化作浮萍不恋家。
    湖西日脚欲没山,
    湖东月出牙梳弯。
    南北两峰船上看,
    恰似阿侬双髻鬟。
    尽说西湖好莫愁,
    不知天上有牵牛。
    剩拚万斛胭脂水,
    泻向银河一色秋。
  3. 主题内容:杨维桢在《西湖竹枝词》中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及对人生别离之苦的感慨。
  4. 艺术特点:杨维祯的《西湖竹枝词》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其次,诗歌以景托情,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最后,诗中的用典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诗意又充满深意。
  5. 历史影响:《西湖竹枝词》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而且其影响力跨越了时空,至今依然被人们所传诵。杨维桢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6.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西湖竹枝词》不仅展示了杨维桢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与风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元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特色的窗口。
  7.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西湖竹枝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不仅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优良传统,还开创了元代诗歌的新风尚。其中,有些诗篇如“南北两峰船上看,恰似阿侬双髻鬟”等,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杨维桢的《西湖竹枝词·其十四》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