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三节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万章问道:“请问怎样交朋友?”

孟子说:“不倚仗自己的年长,不倚仗自己的显贵,也不倚仗兄弟的势力来交朋友。所谓友,是以对方的品德为友,不可有所倚仗。孟献子,是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个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他三人我忘了。献子和这五人交朋友,心中没有献子是大夫的想法。这五人,也是这样,如果心存献子是大夫的念头,就不同他交朋友了。不仅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是这样,即使是小国的君主也有这种人。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是把他当老师;我对于颜般,是把他当朋友。王顺、长息,是服侍我的。’不仅小国的君主是这样,即使大国的君主也有这种人。晋平公对于亥唐,亥唐叫他进去,他才进去;叫他坐,他才坐;叫他吃饭,他才吃饭。即使是粗糙的米饭、菜羹,也不曾不吃饱,因为不敢不吃饱。但也仅此而已,并不和他共有君主之位,不和他一起处理政务,也不和他分享俸禄。这只是士人的尊贤,而不是王公的尊贤。舜拜见帝尧,帝尧请他这位女婿住在他的副宫里,也请舜吃饭,两人轮着做东,这才是天子结交普通老百姓为友的态度。以地位卑微者尊敬地位显贵者,这叫尊重贵人;以地位显贵者尊敬地位卑微者,这叫尊重贤人。尊重贵人和尊重贤人,道理是一样的。”

介绍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主张。全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上》,《公孙丑下》,《万章下》,《滕文公上》等。

在《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三节》中,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了“仁”的概念。他认为,“仁”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他强调,“仁者爱人”,即对他人怀有深厚的情感,并愿意为他们付出努力。

在这一章节里,孟子还提到“义”。他认为,“义”是指正当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遵守法律、维护正义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总的来说,《孟子 · 第十卷 ·

注解

挟:倚仗,持以自重。

孟献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蔑。

费(bì)惠公:春秋时期费国的君主。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亥唐:晋平公时隐居于市的贤士。

入云、坐云、食云:云入、云坐、云食的倒文。

疏食:粗糙的食物。

馆:馆舍,指止宿。甥:女婿。贰室:副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