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殷浩南迁日,无复亲知相伴行。
今日一过殷浩宅,教人流涕对韩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当年殷浩南迁日,无复亲知相伴行。
今日一过殷浩宅,教人流涕对韩甥。
《过信安殷浩宅示田甥》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写于公元402年(东晋义熙七年)陶潜出仕之前,当时他隐居在信安县的殷氏庄园里。全诗四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态度。
首句“人生似幻化,终当归无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虚无感和超脱的思想。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梦幻一般,最终都是一场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
第二句“心闲体自得,无所与为忧”,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他认为只要内心保持宁静,就能无所畏惧,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第三句“久游恋所生,如何舍馀乐”,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在外游历所产生的厌倦情绪。他认为既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继续追求其他的乐趣呢?这种情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最后一句“慷慨独悲此,遗名者何留”,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感慨。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注定要遭受不幸,而留下的只有名声和记忆。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悲观态度和对于自我价值的反思。
《过信安殷浩宅示田甥》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