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殷浩南迁日,无复亲知相伴行。
今日一过殷浩宅,教人流涕对韩甥。
【注释】
过信安殷浩宅:到信安县,去探望殷浩的故居。殷浩(314年-379年),东晋时名士、政治家、文学家,字渊源,陈郡阳夏人,曾任司徒右长史,后被废黜。韩甥:即韩康,三国魏人,曾为殷浩门生。流涕:流泪。
【赏析】
《过信安殷浩宅示田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公元768年(唐玄宗天宝七年)春。
这首诗是杜甫在得知殷浩已死的消息后所作,当时作者正在信州,而信州与殷浩的故乡殷氏故里相距不远。所以作者便写了此诗。
首联“当年殷浩南迁日,无复亲知相伴行”,意思是说,当年殷浩被贬谪的时候,没有亲人和朋友陪伴他一起南迁,现在自己路过殷浩的故居,才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一同南迁的人。这里的“南迁”指的是殷浩被贬谪到南方的事情,而“亲知相伴行”则是指那些曾经陪伴他南下的人。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伤之情。
颔联“今日一过殷浩宅,教人流涕对韩甥”,意思是说,今天自己路过殷浩的故居,不禁让人流泪,因为这里曾经是殷浩的家,而现在却只剩下韩康一个人在那里。这里的“流涕”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感。而“韩甥”则是指韩康,他是殷浩的门生,而如今却只能独自留在故居之中。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描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现实的痛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殷浩故居的描写和对其故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痛苦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