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流,从东方打开缺口就向东流,从西方打开缺口就向西流。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好像水没有东流、西流的分别。”
孟子说:“水的确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上流、下流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性趋向下流。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假如拍打水让它飞溅起来,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住水道让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然而,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所处形势迫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使他做坏事,是由于他的本性也像这样受到了逼迫。”
介绍
孟子的第十一卷中,告子上节是《告子上》。这是一篇出自《孟子》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阐述了他的“性善论”,即人类本性是善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天性和善良,这种善良的天性会随着后天的教育和修养而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
孟子还强调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认为这是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他还提出了“仁政”的观点,主张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生疾苦,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告子上》一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注解
湍(tuān):急流的水。决(jué):打开缺口,引导水流。
信:的确。
搏(bó):击打。颡(sǎng):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