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四节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告子说:“饮食男女,是人的天性。仁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

孟子说:“为什么说仁是内在的,而义是外在的呢?”

告子回答说:“他年纪大所以我尊敬他,并不是我内心原本就尊敬他。正如白色的东西我认为它白,是根据它外表的白色,所以说义是外在的。”

孟子说:“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或许没什么不同;但是不知道怜惜老马和不知道尊敬年长的人,也是没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你说的义,在于年长者一方呢?还是在于尊敬年长者的一方呢?”

告子回答说:“是我的弟弟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爱不爱是由我自己内心决定的,所以说仁是内在的。尊敬楚国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尊敬与否,是由年长这个外在因素决定的,所以说义是外在的。”

孟子说:“喜欢吃秦国人的烤肉,和喜欢吃自己的烤肉没什么不同,事物也有这种情况,那么,喜欢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吗?”

介绍


《告子上》第四节是:

  1. 仁义礼智信,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2分)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分)

好的,《告子上》第四节的原文如下: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孟子对智、义、力三种德行的看法。

  1. 知者:指智慧的人。
  2. 仁者:指有道德的人。
  3. 勇者:指勇敢的人。

这三句话强调了内在的品质和修养,而不是外在的表现或能力。它们揭示了一种内省的人生哲学,认为真正的智、义、力并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天生具备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问《告

注解

食色,性也:《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指物质资料生产;色,指人口自身的生产。

异于:此二字疑为衍文。

耆:同“嗜”。炙:烤的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