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三节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公孙丑问道:“高子说《小弁》这首诗是小人写的。”

孟子说:“凭什么这么说呢?”

公孙丑回答说:“因为诗里含有怨恨之意。”

孟子说:“高老先生讲诗实在是太机械了。假如说有这么个人,越国人开弓去射他,那么他会笑着讲述此事;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越国人和他关系很远。如果是他的哥哥开弓去射他,他会流着眼泪讲述此事,没有别的原因,因为哥哥是他的亲人。《小弁》的怨恨,正是出于对亲人的爱。热爱亲人是仁的体现。高老先生讲诗实在是太机械了!”

公孙丑说:“《凯风》这首诗为什么没有怨恨之意呢?”

孟子答道:“《凯风》这首诗,母亲的过错不大;《小弁》这首诗,父亲的过错很大。父母的过错很大,却不怨恨,这是越发疏远他们了。父母的过错不大,却去怨恨他们,是受不得刺激。越发疏远是不孝;受不得刺激,也是不孝。孔子说:‘舜大概是最孝顺的了,五十岁还依恋父母。’”

介绍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三节’是一段古文,可能来自《孟子》这本书。然而,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互联网或数据库来查找和识别具体的文本,我无法提供这段文的详细信息。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者指出是哪一部分的内容,我可能会更有帮助。

注解

高子:齐国人。

《小弁》:《诗经·小雅》中的诗篇。旧说是讽刺周幽王的诗,或说是周宣王名臣尹吉甫之子因遭后母谗言而作。

关:通“弯”,拉满弓,开弓。

戚:亲。

《凯风》:《诗经·邶风》中的诗篇。通篇是自责以安慰母亲的言词。

矶(jī):激怒,触犯。

慕:依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