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

“我听说周文王身长一丈,商汤身长九尺,现在我身长九尺四寸,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可以了。假如有个人,他的力气提不起一只小鸡,那么他就是个没力气的人;假如他能举起三千斤,就是个有力气的人了。那么,举得起乌获那样的大力士所能承受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该为不能胜任发愁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在长者身后慢慢走,叫做悌;快步走到长者前边去,叫做不悌。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事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尧、舜之道,就是孝和悌而已。你穿上尧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你就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说的话,干桀干的事,你就是桀了。”

曹交说:“我要是能见到邹国国君,就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

孟子回答说:“道就像条大路,难道难以知晓吗?人的缺点在于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找找,老师多着呢。”

介绍

中的内容。
对不起,我不会说话。

《告子下·第二节》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章,记载了孔子对弟子关于孝道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1. 孔子与学生们探讨如何理解“孝”的概念,并询问他们对于父母去世后是否应该继续尽孝的问题。

  2. 一些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即使父母在世,也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另一些人则主张等到父母去世后再开始履行孝道。孔子对此表示赞同前者的观点,但同时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并且不能过分追求表面的仪式感。

  3. 孔子进一步解释了“孝”的内涵: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敬爱与尊重。他指出,如果父母在世时我们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那么即使他们不在人世间,我们也应该继续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过错

注解

曹交:曹国国君的弟弟,名交。

一匹雏:一只小鸡。

乌获:人名,秦武王时的力士。文中代指力士。

弟:同“悌”。

诵:讲述,陈述。

病:毛病,缺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