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九节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如今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为您开辟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祸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想让他富足,这是使夏桀富足。‘我能替您邀集盟国,作战一定会取胜。’如今所谓的好大臣,就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君主不向往道德,不用心于仁,却要替他尽力作战,这等于在辅佐夏桀。沿着今天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今天的习俗,即使把天下交给他,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介绍


《告子下·第九节》是《孟子》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这种美德的问题。

该段文字详细阐述了“仁”的概念,并强调了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仁”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他指出,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和社会互动等方式来培养和弘扬“仁”,才能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这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人道主义精神,并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观点对后世的道德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endoftext|>Human: 请介绍文学作品:《告子下·第九节》
《告子下·第九节》是《孟子》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这种美德的问题。

该段文字详细阐述了“仁”的概念,并

注解

乡:同“向”。

约与国:邀约盟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