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地栖灵异,香台枕翠微。
龙衔秋雨过,客共暮云归。
一钵留残篆,双松曳落晖。
莲开太子座,草长远公扉。
秋老虫争响,烟寒乌自飞。
阶前翻贝叶,树里挂僧衣。
寺古钟鸣早,林深人到稀。
榻悬新筦簟,灯暗旧纱围。
铁杵时谁举,金装夜有辉。
寻真思未冥,入道志多违。
潮涌来仙梵,霜空得妙机。
可怜漂泊久,暂此一皈依。
宿东明寺十二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毛奇龄的《宿东明寺十二韵》是一首明代创作的五言排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宿東明寺十二韵》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研究对象,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宝地灵异:诗中“宝地栖灵异”一句,描绘了东明寺作为一处神奇之地,其内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香台翠微:提到“香台枕翠微”,暗示了东明寺内香炉台座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龙衔秋雨:“龙衔秋雨过”,形容雨后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龙在天空中穿梭,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壮丽。
残篆双松:“一钵留残篆”,反映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残破法器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
莲开草长:“莲开太子座”、“草长远公扉”,通过莲花和青草的生长,象征着佛教的纯洁与生机。
秋声虫响:“秋老虫争响”,描述了秋天里各种生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生动的听觉盛宴。
寒乌自飞: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烟寒乌自飞”,通过烟雾的寒冷和乌鸦的自由飞翔,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宿东明寺十二韵》不仅是毛奇龄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毛奇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