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驿遇阿真诗

晚驿听残瑟,停船问阿真。
十年深巷柳,一夕异乡人。
橹楫迎难定,衫褠认转亲。
波流萦睇远,灯火炤愁新。
石路滋红草,天河泻紫辰。
鸡鸣开榜去,相望满江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桥驿遇阿真诗》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晚明清初浙江萧山人。学者称西河先生,为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后假归不复出。
  1. 诗歌原文和译文
  • 原文:晚驿听残瑟,停船问阿真。
    十年深巷柳,一夕异乡人。
    橹楫迎难定,衫褠认转亲。
    波流萦睇远,灯火炤愁新。
    石路滋红草,天河泻紫辰。
    鸡鸣开榜去,相望满江春。
  • 译文:在驿站听到残余的琴声,我停下船来询问阿真。
    经过十年,那深巷里的柳树依旧茂盛,一夜之间成了陌生人。
    橹桨划动迎接着困境,衣衫沾湿认出了亲人。
    波纹流动仿佛在凝视远方,灯火闪烁照见了新的忧愁。
    石头路上滋生着红草,河水倾泻着紫色光芒。
    鸡鸣时分,开榜的声音传来,彼此望着满江的春天。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夜晚在驿站中的经历,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转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
  • 艺术手法:全诗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通过简洁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环境和人物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河桥驿遇阿真诗》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表达的诗歌,也是毛奇龄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采和才情,也反映了晚明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