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宅九日

高馆成良宴,闲堂静举觞。
清秋逢九月,佳节是重阳。
地暖全开日,天寒早降霜。
遥山枫叶紫,对槛菊花黄。
菡萏裁为幛,茱萸结作囊。
登临追岘首,萧洒过柴桑。
隔岁依淮郡,连年滞楚乡。
芳亭怀内史,戏马忆前王。
返国鹰犹击,还林艾复张。
孙嵩留屋壁,渔父掩壶浆。
讵意茹荼苦,重闻漉酒香。
违时乘短景,度难逐长房。
座整龙冈帽,歌回江夏床。
醉馀生感激,只为恋平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津宅九日》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

高馆成良宴,闲堂静举觞。清秋逢九月,佳节是重阳。地煖全开日,天寒早降霜。遥山枫叶紫,对槛菊花黄。菡萏裁为幛,茱萸结作囊。登临追岘首,萧洒过柴桑。隔岁依淮郡,连年滞楚乡。芳亭怀内史,戏马忆前王。返国鹰犹击,还林艾复张。

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齊於、於一,号初晴,一作秋晴。学者称西河先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平津宅九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的高馆中举行的宴会以及自己的感受。诗中的“高馆成良宴,闲堂静举觞”,通过“高馆”和“闲堂”这两个空间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节日气氛。而“清秋逢九月,佳节是重阳”,“清秋”和“重阳”两个词语,既点明了季节和节气,也预示了节日的意义。“地煖全开日,天寒早降霜”描绘的是节日前后的自然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看出毛奇龄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之间的联系,他的诗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层次思考。在欣赏这首《平津宅九日》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诗歌这种形式,将节日的传统习俗和美好寓意传递给后世。

《平津宅九日》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诗歌风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艺术表现上,毛奇龄的这部作品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