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阁成高眺,名园接胜游。
天低宛水暮,风落敬亭秋。
丹嶂横栏耸,青溪绕郭流。
双桥飞练合,万井乱烟浮。
翠竹迷南涧,寒花映北楼。
玉台徐氏业,高郡谢公州。
洞壑栖云志,乡关落日愁。
登临伤极目,挥涕满沧洲。
登宣城徐司寇山楼眺望
介绍
《登宣城徐司寇山楼眺望》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毛奇龄(1623-1716),字初晴,后改名为大可,字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期被授翰林院检讨,并担任《明史》纂修官。他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说经辩驳,著述颇丰,有文集、诗赋和经集等多种著作流传后世。
诗歌原文:杰阁成高眺,名园接胜游。天低宛水暮,风落敬亭秋。丹嶂横栏耸,青溪绕郭流。双桥飞练合,万井乱烟浮。翠竹迷南涧,寒花映北楼。玉台徐氏业,高郡谢公州。洞壑栖云志,乡关落日愁。登临伤极目,挥涕满沧洲。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描述了诗人在宣城的徐司寇山上远观景色时的所感所思。首联“杰阁成高眺,名园接胜游”便点明诗人登上这座山楼是为了观赏周围的美景。颔联“天低宛水暮”与“风落敬亭秋”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在水面上,秋风送凉的情景。颈联“丹嶂横栏耸,青溪绕郭流”则具体描述了山峦的险峻和清澈的溪水绕城流淌的美丽画卷。尾联“洞壑栖云志,乡关落日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4.** 诗歌鉴赏**: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家乡的深情。诗中的“杰阁”指山楼本身,“名园”则是指周围的园林景色,二者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毛奇龄的《登宣城徐司寇山楼眺望》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赢得了人们的赞赏,更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于自然和人文世界的深刻感悟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