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叹归去,正当五十时。
伟长今著论,又历九秋思。
绕室栽丛桂,登山赋紫芝。
干云开意气,烈日炤须眉。
久擅南州誉,羞传左卫词。
百年才得半,努力绍前期。
徐徵士初度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徵士初度之作》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描绘了徐征士的生平和抱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学者称西河先生。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强记博闻,著述极富。然援引虽广,以不肯核检原书,每多错误。
诗歌原文:《徐徵士初度之作》陶令叹归去,正当五十时。伟长今著论,又历九秋思。绕室栽丛桂,登山赋紫芝。干云开意气,烈日炤须眉。久擅南州誉,羞传左卫词。百年才得半,努力绍前期:
诗歌赏析:在《徐徵士初度之作》中,毛奇龄通过对徐征士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诗中的“陶令”指陶渊明,象征着徐征士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伟长”则是指诸葛亮,暗示着徐征士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卓越的才能。此外,诗中的“丛桂”、“紫芝”等意象,既代表了徐征士所钟爱的植物,也隐喻了他高洁的品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文人形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徐徵士初度之作》不仅是一首赞美徐征士的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