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登淮阴城东程将军冢

层云荡晴空,凉风薄枯草。
我登淮阴城,秋衣振缥缈。
淮阴城东有高阜,九日初过又重九。
阎君父子好探奇,邀我登高共饮酒。
篱头黄菊堆酒卮,风前重把茱萸枝。
双携银榼坠鹦鹉,频开镂碗烧虫𧓈。
飘飖千里试一望,射泽盐陂减秋涨。
烟浮苍蔼到海平,日涌黄河向天上。
紫霄高阙凌贝宫,霓裳羽节吹长风。
圮桥再见赤松下,淮王自坐丹霞中。
前临巨冢近千尺,半倚城根半苇陌。
水落难知王氏坟,道傍犹睹滕公宅。
阎君本属唐相馀,称言此是将军墟。
神尧定鼎画麟阁,程氏高勋析圭爵。
曾留淮海镇徐方,因释金龟葬繁弱。
千秋甲胄掩黄土,犹抱旌旗走风雨。
介马尝随龙虎号,衔花近见牛羊舞。
秋风酹酒泻玉瓶,幽思还视飞鸿翎。
昭陵西望久寂寞,鼎湖南去愁青冥。
铜笙一曲倚鼗竹,戏马台空散黄鹄。
把酒频看琥珀红,拂尽残碑不堪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十九日登淮安府城东门城楼与吴渚宫诸公同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此诗作于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十九日,诗人登上淮阴城东门城头,眺望城外淮河一带的景色和景物,并即景生情,写下这首咏怀诗。

在这首诗中,苏辙首先描写了他所看到的自然景象。他写到:“江边秋色远,山外夕钟来。”这里的江边指的是淮河之滨,秋天时江边的景色很美,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宁静而美丽。接着他又写到了“城上晚眺初”,“城”是指城楼,“晚眺”则是指傍晚时的眺望。

苏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景色的描述上,他还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例如,他在诗中写道:“人生何苦竞驰驱?富贵功名只眼前。惟有闲居能养志,此身无复有贫贱。”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在世何必一定要追求名利呢?只有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才能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苏辙还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宇宙万物的感慨。例如,他在诗中写道:“天风海涛君莫问,一尊聊为万古悲。谁识穷达真分际,且随孤鹜向沙归。”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无论人们是否能够理解穷通之间的真实分寸和界限,都应该顺其自然地生活下去。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且也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以简练的笔触,抒发深沉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