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说:“鸡一叫就起来,孜孜不倦地做善事的,是舜一类的人;鸡一叫就起来,努力追求利益的,是跖一类的人。想要知道舜和跖的分别,没有别的,只是求利和求善的不同罢了。”
。
《尽心》是儒家经典,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关于学习和修养的心得体会。在这一章中,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惟好善,为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固定的喜好或厌恶;只在于喜欢做好事。”
这句名言强调了“仁”的重要性。在儒家哲学中,“仁”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仁者爱人”,意味着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且以善行回报社会。
孟子的这句话鼓励人们不要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而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修养。这与孔子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里仁》)的理念相呼应,即个人的发展和提升应当以他人和社会为前提。
总的来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孳孳(zī zī):不懈怠的样子。
跖(zhí):人名,春秋时期郑国的大盗。
间(jiàn):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