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诗句释义与译文:

孟子曰:“ 开始的引语,表明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这句话说明,那些每天都早起并努力做好事的人,是像舜这样的人。这里“鸡鸣而起”指的是每天按时起床,“孳孳为善”表示他们勤奋地做好事。舜,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以他的仁政著称。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接着指出,那些每天起早贪黑只为了追求利益的人,是像盗跖这样的人。跖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好勇斗狠而被后人称为盗跖。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这一句引出了主题,即区分舜和跖的不同在于他们对利与善的态度和行为上。如果一个人只看重利益而忽视善行,那么他就是盗跖;反之,如果一个人始终追求善行,那么他就是舜。

注释:

  • 孟子:中国古代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鸡鸣而起:指每天在鸡叫后起床,比喻勤奋刻苦。
  • 孳孳为善者:勤勉努力做好事的人。
  • 孳孳为利者:贪婪追求利益的人为。
  • :古代传说中著名的盗贼。
  • 利与善之间:强调在追求个人利益与追求善良之间的区别。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孟子的哲学思想——仁爱与功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孟子通过对比舜和跖的行为特点,指出了人们在追求不同目标时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舜因其对善的追求而被视为圣人,而跖则因其对利的追求而被后世诟病。诗中强调,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就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其是否能够坚持内心的善念。这是孟子倡导的“仁政”理念的核心部分,也是他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舜与跖的对比,孟子提醒人们要警惕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的道德沦丧,同时也鼓励人们坚守内心对于善的追求。这种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既要关注物质追求,也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