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解析】
这首诗是孟子的一段名言。孟子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应该像观察大海一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要深人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学习。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要努力去探求事物的本质。
注释: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 比喻孔子看到东山上的小丘时,认为它并不高远。
- 小鲁(鲁,古代诸侯国名):指小丘所在的鲁国。
-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 比喻孔子登上泰山后,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观于海)- 比喻只有见过大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水的珍贵。
- 观于海:指对大海的观察和理解。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游于圣人之门)- 比喻只有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表达圣人的思想。
- 游于圣人之门:指在圣人的身边学习和生活。
-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其澜)- 比喻只有深入观察,才能理解事物的全貌。
- 观水:指对水流的观察。
- 有术:有一定的方法。
-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日月)- 比喻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 容光:形容光芒四射的样子。
-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流水)- 比喻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取得成就。
- 流水:指河水。
- 不盈科不行:指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成功。
-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君子)- 比喻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道的真谛。
- 君子: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 成章不达:指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道的真谛。
赏析:
孟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像观察大海一样去观察世界,深入地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世界,掌握道的真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