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诗句: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会喜欢美味的食物,口渴的人会喜欢清甜的饮料,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体会到饮食的正道,而是被饥饿和口渴的痛苦所困扰。难道只有口腹之欲会带来伤害吗?人心也会同样受害。如果人们能够不将饥饿和口渴的痛苦看作是内心的痛苦,那么即使不如别人也是不必忧虑的。”

关键词注释:

  1. 孟子: 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饥者甘食: 指饥饿的人对食物的喜爱超过了正常的需求,表现出极端的渴望。
  3. 渴者甘饮: 指口渴的人对水分的喜爱超过了正常的需要,显示出极端的渴求。
  4. 饮食之正: 指饮食的正确方式和原则。
  5. 口腹有饥渴之害: 强调了饥饿和口渴对身心的影响。
  6. 人心亦皆有害: 表明人的本性中也有欲望和需求,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7. 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把内心的痛苦归咎于饥饿和口渴,即“饥而欲得食,渴而欲得饮”。
  8. 及人不为忧矣: 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超越这种内心的痛苦,就不会因为比别人差而感到忧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人在饥饿和口渴时的极端感受,引出了“饥渴之害”的主题。孟子认为,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外在的生理需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他鼓励人们超越这些外在的需求,不被它们所困扰,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反映了孟子关于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即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