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饮酒

月黑风愈高,云脚垂到地。
系缆杨柳根,摇曳颇可畏。
萧然掩蓬窗,客闷排不易。
从来鲁酒薄,况复出村肆。
沾唇取微醺,过此即少味。
譬若仕宦中,沈没何所忌。
夜深镫火阑,并船皆熟寐。
挂帆理烟桨,姑俟明日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饮酒》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关于《舟中饮酒》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汪琬,字苕文,号钝翁,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学者。
  2. 诗歌原文:《舟中饮酒》全文如下:“月黑风愈高,云脚垂到地。系缆杨柳根,摇曳颇可畏。萧然揜蓬窗,客闷排不易。从来鲁酒薄,况复出村肆。沾唇取微醺,过此即少味。譬若仕宦中,沈没何所忌。夜深镫火阑,并船皆熟寐。挂帆理烟桨,姑俟明日议。”这首诗通过描绘舟中饮酒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
  3. 诗歌鉴赏:《舟中饮酒》不仅体现了汪琬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还表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从来鲁酒薄,况复出村肆”暗示了即使是普通的酒也难以满足内心的渴望,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百态与世态炎凉。而“夜深镫火阑”,则形象地描述了夜晚船上的宁静与孤寂,增添了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氛围。
  4. 文学地位:作为明代的诗人,汪琬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不乏创新精神。
  5. 影响传承:《舟中饮酒》被广泛引用于多种文献中,如清代黄宗羲的《四部稿》、近代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及现代的各类诗词选集。其影响力跨越时间与地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舟中饮酒》不仅是汪琬个人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更是其哲学思考与社会观察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