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川书院为汤潜庵先生赋

孔孟不可作,六经无完书。
为学贵自得,耳食真鄙儒。
宋贤阐绝业,已获龙颔珠。
从入虽有歧,根源亮非殊。
后进未升堂,论辩徒纷如。
彼此藤口说,孰若勤菑畬。
先生奋中原,祖程而祢朱。
贯通诸家学,剟肤茹其腴。
首斥华士伪,次悯鲰生迂。
不朽在立德,其言与之俱。
琬也东南来,兀如橛株拘。
浮沉章句中,又似忘归墟。
侧闻绘川濒,高甍卓通衢。
豆登仰前修,生徒盛簪裾。
讲诵方历历,揖让兼于于。
杏台一枝春,烂漫开榛芜。
先生隐金门,喟然叹归与。
愿言从执鞭,住赁堂庑居。
厕身都养末,从容牖顽愚。
庶几迟暮年,犹得秉烛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绘川书院为汤潜庵先生赋》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该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汤潜庵先生的敬意和赞扬。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
  • 汪琬(1624年—1683年),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苕文,号钝翁。他是明朝的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在文学方面,汪琬有很深的造诣,其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风格清新淡雅。
  1. 诗的内容
  • 主题:诗中以“为学贵自得”作为开篇,强调了学习应注重个人的理解与体会,而非盲从他人或盲目跟风。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学术独立思考的重视。
  • 内容摘要:诗歌进一步阐述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认为“孔孟不可作”,即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不应成为固定的教条,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同时,诗歌也提到了“六经无完书”,意味着所有经典书籍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学者们去深入探索和理解。
  • 人物评价:诗中特别提到汤潜庵先生,称其为“奋中原”。这表明汤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初,当时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都在寻求思想的解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汪琬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汤潜庵先生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反映。

通过对《绘川书院为汤潜庵先生赋》的详细介绍,可以了解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