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湖闻笛

灌湖西路风萧萧,湖心晚来生晚潮。
孤舟回泊涟下桥,横桥枯柳垂长条。
忽闻桥畔笛声发,远趁风吹乍幽越。
入耳疑听塞上鸿,回头不见关山月。
我今将上黄鹤楼,烟波渺渺思悠悠。
樊山再启谢生宴,蘋溪重泛洪崖舟。
此时一听桓伊笛,能起千年江汉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灌湖闻笛》是一首唐代的古诗,作者不详。该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湖边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战争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灌湖闻笛·灌湖西路风萧萧》
    灌湖西路风萧萧,湖心晚来生晚潮。孤舟回泊涟下桥,横桥枯柳垂长条。忽闻桥畔笛声发,远趁风吹乍幽越。
  2. 诗歌鉴赏:《灌湖闻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示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纷扰的艺术境界。首联描绘了湖边的自然景色,以及晚潮带来的宁静感。颔联则通过笛声与晚潮、桥畔的柳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颈联进一步用“忽闻”和“远趁”等字眼,营造出一种音乐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尾联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的感受,通过对笛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灌湖闻笛》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影响了后世。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