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儿如案长,相顾牵别袂。
阿翁方暮年,此去殊谬计。
腼颜拊两儿,丁宁勿嬉戏。
诵读良须勤,农圃亦当议。
但使饘粥充,勉旃孝友事。
名利非所期,吾道固如是。
出门志感四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门志感四首·其一》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诗歌,作者是汪琬。《出门志感四首·其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诗中不仅描述了两儿如案长,相互牵袂告别的场景,还体现了阿翁对两儿的叮嘱和期望,表达了对孝友之道的重视。
这首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两儿如案长,相顾牵别袂。这里的“长”字用来形容儿童天真无邪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形象。而“相顾牵别袂”则传达了他们不舍的情感,彼此之间的牵袂告别充满了依恋与期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整首诗的氛围都显得温馨而感人。
诗中的“腼颜拊两儿,丁宁勿嬉戏”展现了阿翁的慈爱与担忧。他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不要嬉戏打闹,要专心学习。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也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诵读良须勤”这句更是直接点明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在这里,诵读不仅仅是指读书写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的过程。因此,诗中的“农圃亦当议”也暗示了除了读书之外,农耕也是培养孩子们责任感和勤劳精神的重要方式。
诗的结尾部分“但使饘粥充,勉旃孝友事。名利非所期,吾道固如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不必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深刻思考。
《出门志感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家庭情感的诗歌,也是一篇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待亲情和教育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文学作品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