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金吾子,醉藉寒风卧淮市。
列戟曾扶春殿前,幽居近在秋花里。
萧萧芦苇彻夜鸣,悲歌一上韩王城。
黄河倒浪赤鲸动,青天曳日孤鸿惊。
兹方卑湿不可住,欲看燕台筑金去。
短帢还羁一饭亭,长帆竟挂三洲路。
我同众客解佩刀,携樽共饯青龙桥。
花宫百八总寂静,吴姬十五犹妖娆。
我欲劝君酒,漫歌折杨柳。
杨柳垂细条,霜花着人手。
霜花扑簌泪满裾,相思常寄加餐书。
竹竿籊籊任公子,莫向长安只钓鱼。
集淮阴旧城醉中送白门任金吾北行
介绍
《集淮阴旧城醉中送白门任金吾北行》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古诗作品。在这首诗中,毛奇龄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
诗中的“凤凰台上金吾子”,通过凤凰台这个意象,传达出一种高贵与威严的气息,同时也隐含了历史的沉淀与变迁。这里的“金吾子”可能指的是古代守卫宫殿的武官,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也暗示了其所处的环境。而“醉藉寒风卧淮市”则形象地刻画了这位人物在寒冷天气中,借酒浇愁,放纵自我的状态。这不仅仅是对人物性格的一种展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诗中提到的“列戟曾扶春殿前,幽居近在秋花里”,通过对比春殿的辉煌与秋花的静谧,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此外,“萧萧芦苇彻夜鸣,悲歌一上韩王城”则通过夜晚的芦苇声和韩王城的悲歌,营造出了一种压抑而又激昂的氛围。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于诗歌的整体意境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诗的末尾部分,“兹方卑湿不可住,欲看燕台筑金去”,通过燕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燕台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筑金去”则表明了诗人想要离开当前的困境,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种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有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毛奇龄的《集淮阴旧城醉中送白门任金吾北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交融,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理,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个人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