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孟子说:“陈仲子,假如不合道义地把齐国交给他,他是不会接受的,别人都相信他这点,但这只是舍弃一筐饭、一碗汤的义。人的罪过没有比不讲父兄君臣尊卑关系更大的了。因为他在小事上的节义,而去相信他在大事上的节义,怎么行呢?”
。
《尽心》是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篇目,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之口,记录了孔子与其门徒关于“圣人”、“君子”的讨论。其中,《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四节》的内容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谓失其所与,不知;以其求思之若出者,择乎术数之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则心知其道,而不惑;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尽吾志”和“失其所与”的观点。他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仲子:即陈仲子,孟门弟子。详见卷六第十章。
箪(dān):盛饭的竹器。
焉:犹“于”。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