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窑脂粉箱歌

景陵践阼承平中,干戈不用年屡丰。
饶州花瓷充供奉,声贾略与官哥同。
内家妆成希进御,调脂弄粉常㑴曙。
至今玉骨閟荒斜,犹见深宫旧奁具。
百年珍玩散四方,民间骨董夸宣皇。
香炉坛盏皆奇品,不敌君家脂粉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德窑脂粉箱歌》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宣德年间瓷器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背景
  • 《宣德窑脂粉箱歌》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文化艺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 诗中的“百年珍玩散四方,民间骨董夸宣皇”反映了当时文物的流失与珍视,同时也映射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宣德窑的青花瓷比作宫中的脂粉箱,既形象又具有象征意义,展示了瓷器的高超工艺和审美价值。
  • 诗中的语言优美,用词考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诗词的驾驭能力。
  • 通过对宣德窑青花瓷的细致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工艺美,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愿望。
  1. 文化内涵
  • 诗中提到的“内家妆成希进御”,反映了当时皇室对青花瓷的偏爱和对其工艺的重视。
  • “至今玉骨閟荒斜,犹见深宫旧奁具”则暗示了青花瓷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珍视,其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工艺,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 情感表达
  • 诗中通过对宣德窑脂粉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 诗人通过对宣德窑陶瓷的赞美,也间接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文化传承不息的美好祝愿。

《宣德窑脂粉箱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文化层面上展现了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