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伊洛本京畿,梁王楼阁擅闺闱。
大道雕甍十二翼,曲房绣幔几重围。
日出红栊疑镜照,雨飘翠网似丝飞。
兰窗玉女争妖艳,雕鞍公子斗轻肥。
北里笙歌新宛转,南邻桃李旧芳菲。
何悟流云能作黛,判将新叶看成衣。
鸟鸣私弄昭华琯,花影重移帝女机。
碧波欲涨眉痕浅,斑竹初生泪点稀。
游童挟弹从教骋,蚕妾移筐始畏饥。
才子五侯中第返,使君千骑上头归。
不信罗衣半夜襞,讵知华毂诘朝违。
畴能结带非双缕,若个沉釭无九微。
团扇障声犹障面,长琴连轸亦连徽。
生儿年少为卢妇,上客吟多是楚妃。
抛绳旧事随春电,觅钏残妆及晚晖。
莫向屏前怨日出,自有花间歌露晞。
乐府新歌
介绍
《乐府新歌应教》是一首唐代的七言诗,由谢偃所作。
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乐府作为一种古代诗歌形式,一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乐府新歌应教》作为乐府诗的一部分,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值得深入探讨。
从文学风格的角度来看,《乐府新歌应教》充分展现了诗人谢偃的七言古诗技巧和对传统乐府形式的创新。该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不仅捕捉了青楼绮阁等场景的春意盎然,还通过细节描写如轻裙漏影、薄扇障尘等,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繁华的世界。这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物寓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象交织的手法。例如,“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生物的活动,更巧妙地将它们与人的情感状态相联系,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这种将自然景观人格化的技巧,在古代诗词中颇为常见,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从文学价值来看,《乐府新歌应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唐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青楼女子形象的描绘,诗人可能试图揭示当时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这一主题在唐代文学中颇具代表性,通过诗歌这一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观察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分析,《乐府新歌应教》所体现出的文学精神和美学追求,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它对古典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为后来的新乐府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乐府运动中,许多诗人如白居易、元稹等,都受到了谢偃等人的影响,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乐府诗歌,更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使新乐府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的创作。
《乐府新歌应教》作为唐代的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