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宪使雪中饮席

越王城头白雪堕,宋公台下朱旗翻。
毛甡抱刺走滑滑,开辕交棨谒者烦。
宋公望见倒屣出,后阁重开雪如织。
瑶裾珠履填满堂,共见毛甡动颜色。
沈沈官舍止且留,恍疑身在蓬瀛洲。
梁园宾客重严马,邺宫饮宴来应刘。
当杯卓斝论今古,睥睨如虹气如雨。
天人要妙多可陈,挽近纷纶少相许。
青箱缥轴万馀叠,世本从头细标揭。
韦相能传楚傅诗,杨公自授关西碣。
清谭满座酒满罍,当前谁是乘时才。
叹生五际大文作,歌成四壁悲风来。
自怜置身苦不早,世事浮云总缭绕。
未识南楼咏里情,徒伤北寺车中草。
逡巡欲退转䠥躠,何幸相依迈前哲。
剡川早有戴安居,南郡将留仲宣辙。
君不见宋公暂止会稽署,将赴临安臬台去。
第五难迟浙上车,寇君不借江东路。
寒风相对饮醇酒,朝发山阴暮湖口。
东西相望去住难,一听清歌一回首。
君不见平台飞雪宾客多,毛甡对酒呼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宪使雪中饮席》是明末清初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越王城头与宋公台下的雪景之中,与宾客共饮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介绍
  • 作者:毛奇龄,字潜南,号草堂居士,明末清初学者,浙江萧山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毛晋之子。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创作背景:《宋宪使雪中饮席》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根据诗中所描绘的历史时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推断出这是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饮酒作乐来抒发心中的感慨,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 诗歌原文
    越王城头白雪堕,宋公台下朱旗翻。
    毛甡抱刺走滑滑,開轅交棨謁者煩。
    宋公望見倒屣出,後閣重開雪如织。
    瑶裾珠履填滿堂,共见毛甡动颜色。
    沈沈官舍止且留,恍疑身在蓬瀛洲。
    梁园宾客重严马,邺宫饮宴来应刘。
    当杯卓斝论今古,睥睨如虹气如雨。
    天人要妙多可陈,挽近纷纶少相许。
    青箱缥轴万馀叠,世本从头细标揭。
    韦相能传楚傅诗,杨公自授关西碣。
    清谭满座酒满罍,当前谁是乘时才。
    叹生五际大文作,歌成四壁悲风来。
    自怜置身苦不早,世事浮云总缭绕。
    未识南楼咏里情,徒伤北寺车中草。
    逡巡欲退转蹩躠,何幸相依迈前哲。
    剡川早有戴安居,南郡将留仲宣辙。
    君不见宋公暂止会稽署,将赴临安臬台去。
    第五难迟浙上车,寇君不借江东路。

  2. 诗歌鉴赏

  • 《宋宪使雪中饮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着读者。诗中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越王城头的白雪、宋公台下的朱旗以及雪中的宴会场景的精细刻画,使得这一雪景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 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毛甡的形象尤为突出,他抱刺离去时的焦急和开宴时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此外,诗中还通过描绘梁园宾客、邺宫饮宴等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热闹。
  •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例如,“天人要妙多可陈”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些语言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扰。因此,他们在作品中常常通过饮酒作乐来抒发心中的感慨和不满。
  • 时代精神:明末清初的文人普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够影响社会,推动时代的进步。这种时代精神在《宋宪使雪中饮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文人群体:明末清初的文人群体主要由遗老遗少组成。这些文人大多经历了晚明的动荡,对朝廷的失望使他们选择了隐逸的生活。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宋宪使雪中饮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雪景和豪华的宴会场景,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 技巧运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包括拟人、比喻、排比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将雪景比作“天人要妙”,将毛甡的离去比作“转身蹒跚”,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风格独特:《宋宪使雪中饮席》展现出了明末清初文人的独特风格。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种风格使得《宋宪使雪中饮席》成为了一部传世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主题思想
  • 人生感慨:《宋宪使雪中饮席》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深感慨。诗中的主人公在繁华的宴会结束后,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 社会变迁:诗中的宴会场景虽然华丽无比,但背后却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写照。诗人通过描写宴会的盛况,反映了社会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思考和感慨。这种对社会变迁的关注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 理想追求:《宋宪使雪中饮席》不仅是一首描绘宴会的诗歌,更是一部表达诗人理想追求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宴会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追求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诗人的精神风貌上,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宋宪使雪中饮席》作为明末清初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俗、文化风貌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 艺术价值:在艺术方面,《宋宪使雪中饮席》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意象的新颖等方面。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艺术手段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哲学思想价值:在哲学方面,《宋宪使雪中饮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研读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导和启示。

《宋宪使雪中饮席》不仅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它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宴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是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