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仙歌

有屩卫我足,安用乘鹤轩。
有饭果我腹,安用烹熊蹯。
贵人作计何太浅,岁暮日斜悔应晚。
丰碑突兀秘器华,相逢奚暇歌招挽。
钝翁于此殊达观,未年五十投其冠。
山猿水鸟互驯狎,溪友园公频往还。
但支枯藤稳晚步,或采媆蔌充朝餐。
初不知烹炼伏火镕金丹,亦不知沐浴华池吞玉泉。
春花开时秋月上,茶瓯棋局常欣然。
俗肠轻薄凡眼肉,若个识有斯人贤。
一朝径踏采云去,然后欢呼是谪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商仙歌》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下面将详细探讨其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商仙歌》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推测为明末清初时期。汪琬生活在江南长洲,与许多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造诣。
  •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达观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在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1. 诗歌内容
  • “有屩卫我足,安用乘鹤轩。”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简朴生活方式的思想。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作者选择了隐居山林,以步行代替乘车,保持内心的平和。
  • “有饭果我腹,安用烹熊蹯。”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通过食用简单的果实来满足身体需求,而不是通过昂贵的食物来追求奢华。
  • “贵人作计何太浅,岁暮日斜悔应晚。”反映出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岁月不待人,当意识到时已为时晚矣。
  • “丰碑突兀秘器华,相逢奚暇歌招挽。”描绘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他与山峦、溪流和植物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彼此之间的交流无需借助语言就能达到心灵的相通。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质朴的表达方式,避免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结构。这种朴素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易于理解且富有哲理。
  • 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如“有饭果我腹”,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丰碑”、“秘器”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加深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这些意象,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历史影响
  • 《商仙歌》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推崇,其简洁明快的风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解读这首诗,人们可以了解到明代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以及对自然的崇敬。因此,《商仙歌》不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商仙歌》是明代汪琬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