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九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齐宣王想要缩短服丧时间。公孙丑说:“父母去世的话,服一年丧,不是比不服丧好吗?”
孟子说:“这就像有人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对他说姑且慢慢地拧,这不是个办法,只是教导他孝敬父母兄长罢了。”
有个死了生母的王子,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几个月的丧。公孙丑说:“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孟子说:“这个王子是想服完三年丧却无法做到。即使多服一天也比不服好,是对那些没人禁止他,而自己不愿服丧的人说的。”
介绍
。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从战国至秦汉前的儒学发展史。全书共七篇四十一章,分为“六艺”、“仁政”、“王道”等篇章。
《尽心上》是《孟子·尽心》中的一节,主要探讨了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和实践方法。
- 知行合一: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强调“君子不器”,即君子应具备多种才能。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并重的思想,并认为这些德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知(知识)与行(实践)合一”的理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尽心上》中,
注解
丧:孔子认为,子为父母、臣为君主守丧三年,为天下之通例。胡适先生曾考证,这可能只是东部今山东一带的习俗。
期(jī):丧服制度,期服的简称,指服丧一年。
“王子有其母”两句:按照古代丧礼规定,王子母亲死后,因父亲尚在,不能为母服三年丧,甚至无服。母亲下葬前,只穿麻衣,下葬后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