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道者

门前竹石承飞流,与世略如风马牛。
茯苓作汤芝作脯,松醪一醉三千秋。
飘须纯黑颜微红,时时采药登高峰。
今年别我泰山去,定缘玉检将东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赠道者》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作品。下面对《戏赠道者》的文学特征和背景信息进行详细探讨:

  1. 诗歌内容概述
  • 主题与意境:《戏赠道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未来路途的祝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门前竹石与飞流)、夸张(三千秋的松醪一醉)、借代(飘须纯黑颜微红)等,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形象性,又富含象征意义。
  1. 作者介绍
  • 个人背景:汪琬,字苕文,号钝翁,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长洲,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的重要文人。他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后因不满朝政而辞职,隐居于尧峰山,著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等作品。
  • 文学成就:汪琬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诗歌,他在古文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多受到后世的赞誉。
  1. 诗歌赏析
  • 语言风格:《戏赠道者》的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如“门前竹石承飞流”,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观图,还隐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 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深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祝福,情感真挚而深沉。

《戏赠道者》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自然美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