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篇

谁家老蚌生双珠,大秦明月皆不如。
圆泉璧水产有殊,老翁垂白多根株。
前年恍逐隋侯趋,今年又入鲛女庐。
小珠焜耀照里闾,大珠灼灼盘中居。
暮年有子称商瞿,我翁得此岂晚乎。
毕逋共哺头白乌,龙门百尺孙枝扶。
老人得子草得荂,况复老健彊肌肤。
汉家祷嗣张玉弧,灵池百子宫台孤。
采莲西海莲未枯,莲花今且开东湖,雨馀花底珠溇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珠篇》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毛奇龄是清朝浙江萧山人,康熙时期曾任职翰林院检讨,后因事乞假归乡。他的文学成就颇为丰富,著有诗文集等多种作品。

《双珠篇》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对夫妻老翁与小珠的温馨生活画面,通过对比展示了老翁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及其对未来子孙的期望。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老翁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家庭和后代的关爱。同时,通过对“前年恍逐隋侯趋,今年又入鲛女庐”等诗句的理解,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双珠篇》是毛奇龄的一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精湛的诗歌技巧,还能感受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家庭观念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